本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及传真:027-67868404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社科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鄂ICP备12007338号
发布:2012-11-20 11:10更新:李创仪 余竹韵 点击数:
11月19号下午两点,北大著名法学教授朱苏力做客博雅大讲堂,做了一场以《大国的法治》为题的讲座。他认为,中国的法治不能机械地向西方复制。
“法治如同茶杯之水,会和容器即时间和空间发生互动作用”,朱苏力表示,法律的作用必须从日常生活中产生,不能从教科书中摘取术语,这样法学才有学术价值。从特定的时间段和地点来看,西方与中国的情况大有不同,因此作为大国的中国不能机械复制西方国家的法治。
朱苏力指出:“中国在地域空间上,生产方式上,地理位置上都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中国对法治的考虑与外国的不大一样。”中国是一个大国,不仅表现在地域范围,而且都体现在人口上和向心力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国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只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甚至于一个市,在西方适用的法治在中国上不一定合适。他表示,较早前我国提出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与先进国家的经验和“教科书”相左,从而产生了很多争议。并非是我国刻意追求中国特色,而是我国面临人口、地理、历史等实践问题时做出的决定。
中国的法治必须考虑到大国产生的多样性,朱苏力进一步阐述道:“中国的法治要平衡统一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大国拥有区别于其他小国的优势,大国拥有创造的可能性是小国所享受不到的,大国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朱苏力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乐观的心态,认为中国极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遭遇最辉煌的时代。
朱苏力总结说,大国的法治创新具有极多可能性,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大有实践空间,这是个创造的时代。“我有时会有些悲观,但悲观不是因为为了放弃,悲观是为了崛起,是为了挣扎着向成功迈进。”朱苏力如是说。
讲座结束前,朱苏力寄言在场学子:“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向目标进发。”
副校长李向农出席,教务处正处级调研员王坤庆,学校办,法学院等单位领导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