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及传真:027-67868404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社科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鄂ICP备12007338号
发布:2013-05-24 09:58更新:谢宏桥 点击数:
5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博士生导师陈刚,做客我校第128期“百年求索•名师讲坛”。陈刚将三本我国学者的有关钓鱼岛的著作与日本学者井上清的《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作比较,从多角度阐述与大学生相关的读书与著书问题,并和我校学子针对钓鱼岛事情做了深刻的探讨。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吃甘蔗的,我一般是从甜味儿最淡的一头吃起。”陈刚说道。他将《钓鱼岛正名》、《钓鱼岛列岛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和《钓鱼岛是中国的》三本我国学者的有关钓鱼岛的著作进行分析。他认为写的最差的张百新的《钓鱼岛是中国的》放到了最前面分析。
他认为这是一本“政治文件的汇编”。它大量的引用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件,而且把中国政府的白皮书也搬上去了,殊不知白皮书里面的主要是表明我国政府的立场,里面的有些说法并非无懈可击。但是张百新的著作有存在的必要。
对于鞠德源的《钓鱼岛正名》,陈刚认为他的这本书对专业人士有一定的专业学术价值,但是可读性较差,不适合大众阅读。郑海麟的《钓鱼岛列岛之历史与法理研究》在写作方式上更规范一些,但是在学术上造诣最高的一本还是来自日本学者井上清写的《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
陈刚表示,该书不仅搜罗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依据,而且作者特别善于抓住史料中的关键细节,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对于这样一本在钓鱼岛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在七十年代出版时却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井上清也感叹:“在报纸和杂志上面却没有看到中国学者或者评论家的书评”。陈刚对此分析道,可能是那个时期比较特殊,国人对海洋主权方面的意识还不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如果日本不首先挑起事端,中国绝不会主动出击。”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来自城环学院的徐强问道,陈刚教授怎么“看待中日两国必有一战”的说法,陈刚如是说。他强调,以前中国在领土主权方面太过于被动,总是希望把它交给后一代去完成,殊不知,往往一个国家的第一代才是最强悍的。
陈刚总结道,他希望通过对中日两国针对同一个主题所做出的不同的学术著作的比较,让同学们了解到如何做学术,如何读著作,希望同学们从中收益,提高整个国内学术界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