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及传真:027-67868404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社科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鄂ICP备12007338号
发布:2022-02-16 15:48更新: 点击数:
校内各单位:
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工作已经启动,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出代表正确方向、体现国家水准的研究成果。基础研究要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前沿动态,着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具有主体性、原创性和较高的学术思想价值;应用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聚焦教育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较高的决策参考价值。
二、申请人须具备下列条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能够担负起课题研究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国家一般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博士学位。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国家青年课题、教育部重点和教育部青年课题,不需要专家书面推荐。国家青年及教育部青年课题申请人的年龄均不超过35周岁(1987年4月1日后出生)。课题组成员须征得本人同意并签字确认,否则视为违规申报。申请人可以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吸收境外研究人员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申请。全日制在读研究生不能申请。在站博士后人员可申请,其中全脱产博士后须从所在博士后工作站申请,在职博士后可以从所在工作单位或博士后工作站申请。
三、2022年度设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和重点(含重大和重点的委托项目)课题若干。每个选题原则上只确立1项课题立项。委托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课题承担者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确定。
四、本年度设立港澳台教育研究专项课题,研究经费由教育部相关司局提供,其组织申报办法、资助力度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的要求相同,研究年限为1年,研究成果要求提交决策咨询报告和研究报告。申请者可针对港澳台教育中的重点问题自拟课题名称进行申报。
五、本年度只设国家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其他类别课题不设指南。申报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的,其名称须与指南保持一致,不得自行更改或添加副标题;重大招标课题需参加现场答辩,不参加答辩视为自动放弃。流标的重大和重点课题,可以通过委托形式进行研究。其他类别课题由申请人自拟课题名称,鼓励开展反映国家需要和国际趋势的前瞻性、创新性课题研究。自拟课题名称的表述应科学、严谨、规范、简明,避免引起歧义或争议。
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涉及14个学科。依照《申请书》列出的学科分类代码填写相应学科,跨学科课题根据“尽量靠近”原则选择一个主学科进行申报。
七、申报课题的资助额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为60万元、重点课题为35万元、一般课题为20万元、青年课题为20万元、西部课题为20万元。教育部重点课题为5万元、青年课题为3万元。申请人要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申报课题类别,并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
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完成时限,国家重大招标、重点课题原则上要求在2年内完成;其他类别课题基础理论研究一般为3—5年,应用对策研究一般为2—3年。
九、为避免一题多报、交叉申请和重复立项,确保申请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题研究,对课题申请作如下限定:
(一)课题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请;课题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参与两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在研国家级项目的课题组成员最多参与一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
(二)在研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请新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证书标注日期在2022年4月1日之前的,或在4月1日前已经提交合格结题材料的,可以申请。后者若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需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非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需附各地科研管理部门寄出结项材料时间或在国家社科基金科研创新服务管理平台中审核提交时间的证明)。
(三)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及其他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同年度不能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其课题组成员也不能作为负责人以内容相同或相近选题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四)不得通过变换责任单位回避前述(1)至(3)条款规定,不得将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申报材料以不同申请人的名义提出申请。
(五)国家重大课题投标者的要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投标者的要求相同。
(六)凡在内容上与在研或已结题的各级各类课题有较大关联的,须在《申请书》中详细说明所申请课题与已承担课题的联系和区别,否则视为重复申请;不得以内容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成果申请多家基金项目结项。
(七)凡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学位论文(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申请鉴定结题时须提交学位论文(出站报告)原件。
(八)不得使用与已出版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九)立项后凡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名义发表阶段性成果或最终成果,不得同时标注其他基金项目资助字样。
十、工作安排
(一)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安排
1.初稿提交
2021年3月10日-3月15日,申报书、活页电子版以“申报人+教育规划项目申报”为主题,发送至社科处邮箱:ccnuskc217@163.com。申报书基础信息部分请在国家系统中填报后导出申报书,再将提前准备的表三-表五部分粘贴复制。
2.申报书评审
社科处将于2022年3月15日-3月21日组织专家提修改意见,预期未提交的不再另行组织专家评审。
3.国家系统上传
202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全部采取网上申报,申报人可登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 以实名信息提交注册申请,待社科处审核后由系统创建账号并发送短信和邮件通知,之后即可登录系统,并按规定要求填写申报信息。平台将于2022年3月1日零时至4月1日24时上线开放,逾期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受理申报。平台开放前,申请人可先行做好“课题设计论证”和“研究基础”部分的准备。最终上传的申报书需加盖学校公章,申报人请在附件中下载PDF版盖章页,全文扫描在一个文档中,跟PDF版本的《活页》一起提交到平台上。请申报人于4月1日24点前完成国家系统提交工作,逾期系统将无法提交。
(二)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安排
1.申报意向征集
有申报意向者请于2022年2月25日前以“申报人+教育规划重大重点”为主题发送邮件至社科处邮箱:ccnuskc217@163.com。邮件中注明拟申报选题、子课题负责人等信息。
2.解题论证会
社科处将申报意向反馈给申报者所在单位,各单位于2022年3月5日前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召开解题论证会。时间地点确定后社科处将安排专人跟进会议。
3. 专家论证会
2021年3月21日社科处邀请校内外专家组织论证会,请于3月18日下午5点前将申报书初稿以“申报人+教育规划重大重点初稿”为主题发送至社科处邮箱:ccnuskc217@163.com。
4. 申报材料定稿提交
修改完善的申报书定稿于2022年4月1日24点前上传国家申报系统,签名部分插入电子签章,同时发送电子版(PDF和word)至社科处邮箱,邮件以“申报人+教育规划重大重点定稿”为主题。最终上传的申报书需加盖学校公章,申报人请在附件下载PDF版盖章页,全文扫描在一个文档中,纸质版材料由社科处统一打印装订提交全国教育规划办。
联系人:卞亚琴 67867195 13387668900 吴海涛 67862899
国家项目服务qq群号:775250457,申请入群的项目负责人请备注单位+姓名
注:系统填报的基本信息请与上传的申报书保持一致,有疑问请提前与社科处确认后再上传。系统下载的PDF版学校盖章页的页码请根据申报书的页码进行统一编排,确保页码连续正确。
社科处
2022年2月16日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2年度重大招标和重点课题指南
重大招标课题
1.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经验与深化机制研究
2. 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国家战略、推进策略与社会支持研究
3. 新发展阶段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研究
4. 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究
5. “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机制研究
6. 中国技能型社会建设测度模型、驱动因素及路径优化研究
7. 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及师资供需配给研究
8. 教育事权划分与支出责任研究
9. 新时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话语体系研究
重点课题
11. “双一流”大学全球战略研究
12. “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机制研究
13. 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
14.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体系优化研究
15. 城市群空间演进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重构研究
16. 普及化阶段高校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7.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毕业生就业政策研究
18. “冷门绝学”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19. 省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 “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
21. 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定位与功能研究
22. 职业本科教育的推进路径及实施策略研究
23. 国际比较视野下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
24. 境外主体独立办学的风险与法律规制研究
25.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视域下的举办者行为规制研究
26. 教育经费投入的可持续性及合理分配研究
27.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研究
28. 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的伦理与限度研究
29. 我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研究
30. 校园足球实践与新型足球学校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