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152号 邮编:430079
电话及传真:027-67868404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社科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鄂ICP备12007338号
发布:2013-04-18 11:48更新: 点击数:
“我们终究会死的,而陶渊明和李白的诗歌将永远活着。”11月16日晚,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戴建业作客第二十二期管理大讲堂,作题为《如何做一个真人——以陶渊明、李白、苏轼为例》讲座。戴建业妙语连珠,用诗情画意阐释了“真”是文学的生命。
谈及主题“真”,戴建业认为当下“假货很多,假人更多”。他举例说自己辅导儿子写作文,偶然间翻看韩寒书籍,起初感到他“年纪轻轻便很有才”,在经过对韩寒获奖内幕的了解后,对他“大失所望”,并直言不讳“宁要真小人,不要伪君子”的观点。
戴建业将“真”从认识层面、逻辑层面和存在状态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说白了,大部分生命是不真的,生命的本真要求言行和内心的高度统一。”他认为,获得“真”的条件在当下很困难。当今社会,由于自身原因和古老民族传承下的封闭、内向的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常常会压抑自身真实的内心感受。说真话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说假话却成为了人们的第二天性。要讲真话就必须付出代价,而说谎话却不必要付出代价。
以陶渊明、苏轼和李白为例,戴建业诗意地阐释了“如何做一个真人”。“陶渊明是一个‘可爱’的真人”,以著名陶诗《饮酒》为例,他句句分析了陶渊明的真性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中,他把陶渊明所处的心境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出来:“就好像我把房子建在大东门,我还是没有感到城市的喧嚣。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境界呢?我的心远离嚣闹。”戴建业认为,“心远”是一重很高的境界,它是一种超越世俗,功名利禄甚至生死的心态,而当下社会不可能有这样的心境,这与浮躁功利的社会密切相关。
戴建业还列出他曾经发过的一条“想知道什么是矫揉造作就去看《文化苦旅》”的微博,强调文学作品之“真”,来源于本心,余秋雨的作品即便是千年以后再看,也能从文字间感受到虚假的成分。
提问环节中,有同学问戴建业:“在您说的病态的社会里,你怎么做到‘真人’的?”,他表示:“社会中任何人不会是完全的‘真’,我要让说出的话尽可能‘真’。也希望你们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个性,在揣摩中,做一个‘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