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现代诗语言张力”学术研讨会举行 诗人舒婷参加

发布:2013-06-10 12:45更新:吴琼 点击数:

6月9日,《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新图书馆风雅斋举行,研讨会围绕厦门城市学院教授陈仲义在其专著中对现代诗歌中语言张力的研究进行学术讨论。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有著名诗人舒婷,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谢克强,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董宏猷、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刘学明、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诗评家荣光启等十多位诗人、学者。我校文学院院长胡亚敏、教授邹建军、副教授魏天无等出席。

陈仲义认为,“张力”是对立因素、互否因素、异质因素、互补因素等构成的紧张结构,是通向“诗意”的引擎,诗的张力越强,诗意越浓;张力越弱,诗意越淡。当张力无限扩大时,诗语趋于晦涩;当张力无限解除时,诗语落入明白。这一基本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认同,他们也表示赞同陈仲义所提出的“张力”存在的客观性,以及其对于现代诗语张力的特征、生成、动力、手法、方式、手段、技巧、过程等进行的探究。

同时,在场的诗人、学者肯定陈仲义从语言关系入手去研究现代诗歌的做法,称赞其经过大量知名或不知名诗歌原作的阅读、研究后,以贴近文本的视角进行诗歌内在张力的分析。

《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一书中的“诗性”语言也得到与会诗人、学者的认可。武大教授赵小琪表示,书中的语言给他带来震撼,他认为在书中,陈仲义做到了将理论思辨的内容与灵动的文字进行融合,“评论诗的语言本身也有一种张力,他的分析不是感悟性地点到即止,而是在理论层面,将笔触落到诗歌深层,带来阅读快感,这比纯而又纯的理论归纳更能让人有所启发。”

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田禾则指出,陈仲义对待艺术、学术认真的态度让他大为感动。《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一书原本是41万字,经过作者的反复加工、打磨、修改,最终删除了7万字。他表示,正是这种求真、诚恳、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使得其研究变得厚重结实,达到一种深厚的艺术高度。他说,本书能够提供现实启示,有相当的指导价值,可作为诗学方面的教材,向青少年推广。同时,对于“张力”的概念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通俗地对“张力”进行解释就是“词与词之间相互牵引、相互作用产生诗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作用力”,一只鸟、一棵树、一只苹果等等这些普通事物中也是有张力的。

与会的诗人、学者也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研究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改进意见。赵小琪、诗人晏榕就其对现代诗中张力的过分肯定提出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古体诗的炼字、意象使用等很好地体现出其中的张力。晏榕提出,五四以来现代汉语的建设有效性值得商榷,但现实情况是不可能退回文言文,也不可能硬搬其他语系,因此现代诗人的写作需要对语言本身进行不断地超越。

我校文学院副教授魏天无提出,书中能够看出作者反思类型的品格,在这个语言和信息等都“碎片化”的时代,可能其中的一些观点不能被接受,但“不合时宜是诗人、批评家的使命”。另外对于“现代诗除了张力没有其他东西”的观点,他表示有待进一步考量。对于作者一方面强调诗语、话语一体,又不忘“小心翼翼将二者拉开距离”的度的把握,魏天无表示赞同。他还表示本书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作为中国首部以张力为核心范畴研究现代诗语的专著,它能够给更多人提供思路和借鉴。

著名诗人舒婷的参与为研讨会带来不少人气,在研讨会前和会后,我校不少诗歌爱好者前去请舒婷签名,并与其进行交流。舒婷表示,她很高兴今天作为“陈老师”的家属之一参加今天的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本次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湖北省文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办。

陈仲义,诗歌评论家、厦门城市大学教授, 已出版现代诗学专著9部:创作论《现代诗创作探微》、思潮论《诗的哗变——第三代诗歌面面观》、诗人论《中国朦胧诗人论》、艺术论《从投射到拼贴——台湾诗歌艺术六十种》、形态论《扇形的展开──中国现代诗学谫论》、技术论《现代诗技艺透析》、综合论《中国前沿诗歌聚焦》、鉴赏论 《百年新诗 百种解读》、语言论《现代诗:语言张力论》。另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学研究》《厦门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东南学术》《福建论坛》《文艺争鸣》等全国50多家学术刊物发表诗学论文与批评文章200余篇。总400多万字。 多次获市、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前沿诗歌聚焦》获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行业最高学术奖)、第5届鲁迅文学奖入围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