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关于2005年社科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发布:2013-04-18 11:49更新: 点击数:

关于2005年社科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社科处
日前,全国高校2005年社科统计年报工作在上海结束,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2005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总体上比较稳定,但也有不足之处。下面就从项目和成果两方面做简单地分析,供参考。
一、科研项目数、经费数保持较好的上升势头。
2005年我校的新立项科研项目数为270项,科研经费为2401.69万元,在全国高校中排序为第12位(比去年下降1个序位),厦门大学以91.7%的高增长率超过我校。在前6位的高校中,与去年相比,只是中山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交换了位置,其他没有任何变化。(见表一)
表一:部分高校2005年项目数、经费数排序。(经费单位:万元,项目单位:项)
学校名称
经费
单项平均
人均经费
人均经费排序
04年相比增长率
1
清华大学
8782.83
22.93
7.81
1
74.8%
2
中国人民大学
8684.40
18.32
5.28
2
81.2%
3
浙江大学
5419.32
7.02
3.48
3
22.4%
4
北京大学
5328.36
7.80
3.46
4
39.4%
5
北京师范大学
3730.34
39.68
4.29
5
48.8%
6
中山大学
3536.79
9.21
3.22
6
31.3%
7
南开大学
3088.07
6.81
2.96
7
44.9%
8
厦门大学
3058.67
8.45
2.21
8
91.7%
9
华东师范大学
2761.29
5.69
2.03
11
19.4%
10
复旦大学
2654.75
7.97
2.35
9
-14.9%
11
四川大学
2624.15
9.41
1.71
12
47.0%
12
华中师范大学
2401.69
8.61
2.14
10
49.5%
13
武汉大学
2061.08
5.84
1.51
14
44.1%
14
暨南大学
1765.48
6.86
1.65
13
17.4%
15
南京大学
1334.82
8.40
1.38
15
14.9%
注:1、以上数据来源于《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5-1表。
2、以上以经费数排序,我校为全国高校文科经费数的实际排名。
归纳表一的数据,可以以六个字概括——信心、压力、希望
1、信心。在前15位的高校中,仅有3所高校为非“985”的高校,经费过2000万的13所高校中,仅有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为非“985”高校,能在这种情况下能把学校的排名稳定在前15位,是在校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各职能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全校教师的努力下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对学校的发展更有信心,如果我们享有“985”的待遇,在更大的平台上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中师范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会做得更好。我们另一个信心则来源于“人均经费”,在经费总数前8位中,人均经费数的顺序完全相同,而我校的人均经费排第10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校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另外据内部统计,2005年我校270项项目,主要是由214位教师担纲,部分教师配合,这就意味,只要每位华师人树立科研意识,人人科研,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将继续保持稳定的速度快速发展。
2、压力。从表一的的数据看,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如不加大学校的改革力度,即使12位也很难保持的:2004年,我校的科研经费为1607万,位列11,今年达到2400余万元,增长率达到49.5%,却下降一个位次,说明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他高校也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仅前15位高校中,增长率在40%以上的高校就有8家,想赶超排名靠前的高校有阻力,而排名靠后的高校又给我们很大压力。就拿武汉大学来说,虽然我们连续两年排在前面,但武汉大学是多校合并,因为科研管理部门调整,目前的排名落后只是暂时现象,是一个“蛰伏期”。还有南京大学传统强校的强势反弹,南京师范大学等地方院校迅猛的上升势头,都给了我们强大的压力!据研究生处负责同志介绍,教育部给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招生额度就是根据各个高校的科研经费来定的。因此,为了学校发展,为了在高级人才培养上有所突破,科研经费的增长是必备条件,这也是我们的压力所在。
3、希望。我校在2005年新立项项目270项,居11位,单项目平均经费仅有8.61万,属中上等水平。但据内部统计,经费在2.0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达62项,几乎占项目总数1/4,经费在20万以上的44项, 50万以上的7项,100万以上1项,由此可见,我们目前主要还是采取“单兵作战”、“个体户”、“小作坊”式的研究方式,很显然,这种研究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科学研究的需要。经费要增长,学科要发展,我们承担综合性大项目的能力就得提高,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国家基地,省级基地和校级研究机构三个层次的研究平台,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来推动创新,形成有特色研究团队,以此来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研究水平和综合能力。通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来寻求社会广泛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住目前排名,才有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希望。
二、成果数量上升,但与兄弟院校还有差距,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表二:部分高校2005年成果数排序。(著作单位:部,论文单位:篇)
学校名称
从事社科研究人数
著作
人均著作数
论文
人均论文数
1
中国人民大学
1646
734
0.45
3691
2.24
2
南开大学
1044
280
0.27
1695
1.62
3
华东师范大学
1357
493
0.36
3055
2.25
4
北京师范大学
870
526
0.60
2732
3.14
5
复旦大学
1387
397
0.29
2767
1.99
6
武汉大学
1364
385
0.28
2760
2.02
7
北京大学
1541
461
0.30
2210
1.43
8
苏州大学
1115
198
0.18
2318
2.08
9
厦门大学
1387
253
0.18
2028
1.46
10
浙江大学
1563
229
0.15
2043
1.31
11
山东大学
1685
207
0.12
1755
1.04
12
中山大学
1099
239
0.22
1720
1.57
13
清华大学
1124
266
0.24
1424
1.27
14
湖南师范大学
1338
171
0.13
1481
1.11
15
暨南大学
1070
159
0.15
1484
1.39
16
华中师范大学
1121
147
0.13
1449
1.29
17
四川大学
1535
178
0.12
1372
0.89
18
南京师范大学
1383
247
0.18
1297
0.94
19
南京大学
965
172
0.18
1290
1.34
20
东北师范大学
1118
195
0.17
1254
1.12
注:1、以上数据来源于《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统计年报表(人文社科类)》1表、6-1表。
2、“从事社科研究人数”指全校承担或者参与科研项目的教师数,含退休、行政等其他性质的工作人员。
3、以上以成果总数为序。著作包含专著、编著,教材,译著等。
关于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关系的讨论非常多,一个共识就是盲目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必然会导致学术水平的下降,但过于强调成果质量而轻视数量,可能会影响学校排名。
我们需要成果数量,从表二可以看出我校的成果总数排16位,落后于苏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地方院校,因此,我们需要在数量上更进一步。对青年教师而言,需要一个成长积累阶段,在这个阶段,不能单纯地以“精品”作唯一要求,成果数量则是成长积累的象征(并不是要求发表大量低劣的文章来充数),同时,成果数量也表明一个学者是在勤奋地进行科学研究,是在思考问题。成果数量也是一个学校科研成绩的重要标志,多数大学排名(无论权威的、还是民间的排名)、上级对高校科研成绩核算等评估活动中,科研成果数量占有很大比分。例如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优秀社科成果奖”的申报工作中,实行“限额申报”,申报的额度就是按各高校2004年和2005年的成果数量总和的百分比计算而来,我校被限报40项,全因这两年的成果总数太少所至,严重影响了我校的申报工作,也大大打面击了教师申报的积极性。从人均成果情况看:人均著作数以人均0.13在所列高校中排名第17位,人均论文数以人均1.29排在第14位,因此从这个角度证明我校的成果数量总体上偏低,与一些兄弟院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当然,是不是成果数量减少了,是因为成果质量上升了呢?与其他高校相比,2005年科研成果中,我校论文成果的整体质量并不高,在已登记的奖励论文中,在高级别的刊物发表论文比2004年下降,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我校如果要推出更多“大师级”的学者,在成果质量上就得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授级的教师,要强调崇尚创新、倡导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学术氛围,使高级别研究人员克服浮躁心理,避免短期行为,有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领域精耕细作,打造学术精品。学校从政策上,要实现从重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转变,尤其要重视质量指标在学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此外还应加强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道德建设,制定相应的学术规范,坚决反对伪学术、学术泡沫、学术剽窃,引导学术研究人员树立学术精品意识,追求学术研究的卓越,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地位。
附: 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各院(系/所)科研经费排序表
2005年华中师范大学各院(系/所)科研经费排序表
院系名称
总经费
总经费排序
人均经费
人均经费序
备注
近代史研究所
384.31
1
24.02
1
历史文化学院
196.94
2
2.90
7
政治学研究院
185.05
3
10.28
4
文学院
181.73
4
1.59
12
信技系
167.57
5
7.62
5
不含理工科研究人员、经费
信管系
155.23
6
3.70
6
不含科技处登记经费
城环学院
147.10
7
2.88
8
不含科技处登记经费
农村问题中心
134.80
8
19.26
2
政法学院
113.95
9
1.13
14
经济学院
99.26
10
2.03
10
不含科技处登记经费
管理学院
98.64
11
2.53
9
体育学院
97.67
12
0.98
15
语言研究中心
86.00
13
12.29
3
教育学院
82.56
14
1.18
13
社会学系
42.13
15
1.92
11
美术学院
19.10
16
0.41
17
心理学院
17.83
17
0.64
16
不含科技处登记经费
外国语学院
14.00
18
0.08
19
音乐学院
13.00
19
0.17
18
其他(含机关)
164.82
合计
2401.69
2.14
以表2中的总人数计算平均数
注:
1、经费数指2005年批准经费,不含往年项目的二次到帐经费,经费单位:万元。
2、2005年CSSCI数据中心的统计结果没有出来,不对2005年CSSCI论文进行排序。
3、计算人均数的总人数,指各单位的2005年在编人员数。












上一篇:“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胜利召开

下一篇:湖北省教育现状调研项目汇报会在我校举行